每到周末或假期,一些城市的老街和古迹边,多了一支支“考古”游队伍。他们不是简单地在网红打卡点走马观花,而是像考古学家一样,深入城市的角角落落,探寻文化历史,阅读街道和建筑背后的故事,品味城市风情,将旅游体验带入更高阶段。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种新潮的“城市考古”队伍中。
1. 阅读城市
“城市考古”游不是专业考古,而是以考古的精神,透过表面景观,探寻城市背后的发展变迁。
上海,拥有上千处不同保护等级的不可移动文物、优秀历史建筑,百余处历史文化风貌区和风貌保护道路。走过弄堂口,经过老建筑,拐过斑驳的墙角,都有可能与一段历史擦肩而过。上海的前世与今生为“城市考古”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上海也是中国最早开启“城市考古”游的城市。
“从2018年开始,上海已经举行了几百场‘城市考古’活动。”一位资深“城市考古”人士介绍,现在上海有10多家“城市考古”民间组织。
阅读背后的故事是“城市考古”兴趣所在。外滩,高楼林立的标志性建筑没有吸引“城市考古”人,而历史上中资及外资银行总部建筑内发生的恩恩怨怨是他们关注的重点;石库门,拨开怀旧与摩登结合的华丽面纱,背后隐藏的棕绷匠、白铁铺等老店的历史和发展是考古团队考察的对象。
近两年来,受疫情影响,周边游、本地游兴起,“城市考古”游也逐渐火了起来。今年初,上海徐汇区以“海派之源城市考古”为主题,推出多条“建筑可阅读”特色游线。而马蜂窝、携程等平台也推出不少与“城市考古”游类似的项目。
2. 留住记忆
对于“城市考古”兴起的原因,业内人士分析,如今,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如何留住老城的文化脉络、古老韵味、历史魅力,成为一些人思考的内容。他们试图用双脚深入城市内部,用心筑牢自己与城市的连接。有人称这种方式为觉醒的旅游。
“城市考古”领队通常带领团员,通过历史地图、专题讲座和现实场景相结合的方式定期走读城市。一队队执着的身影吸引来更多志同道合的旅人,大家边行走边记录城市的变迁……
关注文化遗产是“城市考古”团队的另一大内容。
北京的宋宛琛还是一名小学生,年龄虽小,却在父母影响下对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去年,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举办,宋宛琛一家三口踊跃报名参加,与他们一起参赛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5000多名选手。
“北京中轴线”被认为是中国都城中轴线规划发展成熟的典范之作,按从北至南的顺序排开,共有19处遗产点。每到周末假期,宋宛琛都会在父母带领下深入中轴线每处遗产点,感受中轴线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景点,他们还结交了许多“考古”中轴线的同道人。今年,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再次开启,5个赛道赛事吸引了广大市民的热情参与。
“让公众游览中轴线,了解中轴线,学习中轴线文化,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最终能带动老城整体保护。”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组委会负责人说。
的确,“城市考古”不仅丰富了旅游业态,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也起到积极作用。专家指出,“城市考古”鼓励人们以深入体验的方式重新认识一座城市,能够提高市民对文物保护、老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自豪感、责任感,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信心。
- 中国旅游抢抓暑期机遇 深耕短线游成发力方向[2022/8/10]
- 红色旅游要加强品牌建设[2022/8/9]
- 连出两起景区游客坠桥事故,“步步惊心”项目尚无行业统一规范标准[2022/8/9]
- 疫情后遗症?旅游火了,干活的人没了![2022/8/9]
- 92.3%受访准大学生认为这个暑假当张弛有度[2022/8/9]
- 用数字技术打开夜经济,需要三次“升维”[2022/8/8]
- 剧本杀不火了,但城市剧本游才刚刚开始[2022/8/8]
- “骑行热”之后,谁是年轻人的下一个新宠?[2022/8/8]
- 中国消费活力城市榜单发布 北京上海重庆位列前三[2022/8/8]
- 法国:旅客抵法前无需办理任何卫生手续[202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