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域旅游 > 正文
汉风中国年,寻找徐州旅游最佳代言人
京张高铁进入运行试验阶段 年底正式开通
发布日期:2019-09-28 来源:
关注创意旅游网



中国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融诗、书、印于一炉。宋人邓椿说:“画者、文之要也。”

从东晋、南朝顾恺之、谢赫、姚最较早的品评要籍,到唐朝张怀瓘的"三品"(神、妙、能品)、朱景玄的"四品"(神、妙、能、逸)评画标准的确立。山水画自魏晋之始,逐渐将诗书礼乐等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融于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幻境。""得自然之形,""得自然之趣,""得自然之意,""得自然之气。



李成《寒林平野图》

不论是神行逸后,还是逸先神后,都说明山水画始终追逐着高品位,充满着美学意识,自我意识,在借鉴传统的基础上艰难探索,力求创出个人高雅的风格,力争呈现出更加自然的气息。




品,画之形

从造型手法的民族特点来说,用笔主要依靠线条的运用。线条在艺术表现上有它独特的内涵和作用。线条的运用始终是山水画主要的审美特征,也是体现山水画艺术魅力的关键所在。山水画讲笔墨体现在线条运用上,书法基本道理与此是相通的。



唐寅《春山伴侣图》


山水画以线条构成,是与画家对线条的独特感受分不开的。我们绘画的先祖认为,以点作画易于零散、琐碎,以面作画易于模糊、平板,用线最易捕捉物体的形象及动感,最适宜发挥毛笔、水墨、宣纸绢帛的特性。可以说,线条是山水画家独到的艺术语言,是中国画的灵魂。

品,画之趣

笔韵是画家追求的较高境界。运笔时所表现出的情感起伏,通过笔与墨的统一而形成韵律感和节奏感。以气统韵,以韵助势,三者完美的结合,方称上佳用笔。或浑厚苍劲、刚健挺拔,或含蓄内敛、简约空灵,无不是画家千锤百炼的结果。



王蒙《丹山瀛海图》


墨不仅能决定形象,分出明暗,拉开距离,还能制造画面的气氛。古人深谙绘画要旨,认为画面太枯则有燥气、画面太湿则无生气,墨无变化则僵滞死板。因而数块浓墨必以淡墨破之;一片淡墨必以浓墨破之;一片枯墨必以湿墨润之;一块湿墨必以枯墨提醒。观其面目时往往尚未看清具象形态,就已被画面笔墨中溢出的抽象意韵所感染。在欣赏山水画时往往也从这里入手。

郭熙《树色平远图》局部

品,画之神

作为山水画的核心命题:形和神的问题。形似和神似是一组相对的美学概念,只有不拘泥于客观对象的表象:"离象",才能获得自然物象的气质:"取神",达到"妙在规矩之外"的艺术境界。黄宾虹先生讲:"画贵神似,不取貌似,非不求貌肖也,惟貌似尚易,神似尤难"



王蒙《葛稚川移居图》局部

品,画之逸

山水绘画自唐宋以来,由重形象转向重意趣,由以形写神到以神写趣,由传神论转向写意观,由文学性趋向音乐性。画家的思想意图和表现手法总是互相渗透,然后形成整体气象呈现在观众面前的。

绘画作品,表面上看是一张画,实际上是画家内心学养、品节、胸襟、境遇所凝集的艺术品的体现,所以古来就非常注意人品和画品的因果关系。

热点推荐